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子宫癌主要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肥胖、糖尿病及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导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囊卵巢综合征、未生育或晚育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部分子宫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这类患者通常伴有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基因筛查。
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而无孕激素拮抗是重要诱因,可能表现为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或长期无排卵。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调节内分泌。
脂肪组织可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肥胖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常持续偏高。合并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控制体重和血糖有助于降低风险。
未生育或35岁后首次足月妊娠者患病率较高,因妊娠期孕激素可保护子宫内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长期无排卵也需警惕,可通过促排卵治疗改善。
长期使用单一雌激素制剂、他莫昔芬等药物,或接触环境雌激素污染物可能导致内膜增生。建议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时联合孕激素,并定期监测内膜厚度。
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控制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有助于预防子宫癌。建议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异常阴道出血需及时就医。高风险人群可考虑使用孕激素类药物进行化学预防,但须严格遵医嘱。注意减少环境雌激素暴露,如选择无塑化剂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