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除湿中药配方主要有五苓散、平胃散、二妙丸、参苓白术散、羌活胜湿汤等,需根据湿邪类型及体质差异辨证选用。
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主治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方中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适用于脾虚湿盛兼有阳气不足者。常见剂型为散剂或汤剂,需遵医嘱调整配伍比例。
含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成分,针对脾胃湿滞导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苍术燥湿健脾,厚朴行气除满,陈皮理气化湿,适合湿阻中焦证。临床可用平胃散颗粒或煎剂,湿热体质者慎用。
以黄柏、苍术两味药为核心,专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带下黄稠。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健脾祛湿,二者协同清利下焦湿热。现有二妙丸水丸剂型,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服用。
包含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适用于脾虚湿盛兼气虚的慢性腹泻、肢体困重。人参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山药补脾益肺,多制成散剂或片剂,感冒发热时暂停使用。
配伍羌活、独活、藁本等祛风胜湿药,主治风湿在表引起的头痛身重、关节酸痛。羌活发散风寒湿邪,独活祛下半身湿气,常以汤剂形式使用,孕妇及阴虚血燥者禁用。
使用除湿中药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湿热体质者可配合艾叶泡脚,寒湿体质建议适度运动发汗。若出现口干、便秘等燥热反应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咨询中医师调整方案。长期湿重者需结合针灸、拔罐等外治法综合调理,日常注意居住环境通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