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恢复视力需要根据近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假性近视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改善,真性近视需医疗干预控制进展。主要方法有改善用眼环境、视觉训练、佩戴矫正器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环境光线需均匀柔和,避免暗处用眼或强光直射屏幕时开启护眼模式。课桌椅高度匹配身高,读写时保持头正腰直姿势。儿童青少年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有助于延缓近视发展。
通过睫状肌调节训练改善调节功能,如交替注视远近视标、晶体操等。融合功能训练可增强双眼协调性,常用红绿立体图、聚散球等工具。需在视光师指导下每周训练3次,每次15分钟。此类方法对调节痉挛型假性近视效果较明显。
框架眼镜可选择离焦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暂时降低日间近视度数。18岁以下青少年验配需每半年复查,及时调整度数。高度近视患者建议选择防蓝光、抗冲击材质镜片,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视网膜脱离风险。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儿童近视进展,常用0.01%浓度每晚睡前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改善眼肌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变化,避免自行购买激素类眼药水长期使用。
成年近视患者度数稳定2年以上可考虑激光角膜切削术或晶体植入术。全飞秒激光手术适合角膜厚度足够的患者,ICL晶体植入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术前需全面检查角膜地形图、眼底状况等,术后需避免揉眼并定期复查。
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青少年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增加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摄入,如胡萝卜、西蓝花等。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跳水、拳击等剧烈运动,每年进行眼底检查预防并发症。若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