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严重的骨质疏松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营养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可能与钙质流失、激素水平异常、长期缺乏运动、维生素D缺乏、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痛、身高缩短、骨折风险增加。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降钙素鼻喷剂如鲑降钙素鼻喷剂能缓解骨痛并降低骨折风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可促进骨形成,但需严格监测血钙水平。钙剂与维生素D3复合制剂如碳酸钙D3片是基础补充方案,但需配合其他治疗。
脉冲电磁场治疗通过电磁刺激促进骨代谢,适用于无法耐受药物的患者。低频振动训练可增强骨骼应力反应,改善骨密度。水疗和温热疗法能缓解疼痛并保持关节活动度。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可降低跌倒风险,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脊柱矫形器适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减轻脊柱负荷。
椎体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压缩性骨折椎体,缓解剧烈疼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髓内钉固定术用于长骨病理性骨折,需联合药物促进骨愈合。脊柱融合术仅适用于严重畸形或神经压迫病例。
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质,优先选择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维生素D每日补充800-1000IU,阳光暴露不足者需增加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可维持肌肉量,建议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限制钠盐及咖啡因摄入以减少钙排泄。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医学营养补充剂。
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可降低骨代谢异常风险,限酒每日不超过标准饮用量。居家防跌倒措施包括移除地毯、安装扶手及保持地面干燥。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因活动受限导致的焦虑抑郁状态。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药物治疗通常持续3-5年,期间定期复查骨转换标志物。日常注意避免提重物、突然转身等高风险动作,建议使用防滑鞋具。冬季外出时做好保暖防止肌肉僵硬,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西蓝花、菠菜。出现新发骨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复诊,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家属需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并监督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