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病毒感冒和细菌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体类型、症状特点及治疗方式。病毒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流涕、咽痛、低热等;细菌感冒由细菌感染引起,多伴随脓痰、高热等症状。治疗上病毒感冒以对症支持为主,细菌感冒需使用抗菌药物。
病毒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发,通过飞沫传播,具有较强传染性。细菌感冒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后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鉴别。
病毒感冒起病较急,早期出现打喷嚏、清水样鼻涕,发热多为37.3-38℃低热,可能伴有肌肉酸痛。细菌感冒常见黄绿色脓涕、持续性高热超过38.5℃,部分患者出现扁桃体化脓,血常规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病毒感冒病程通常5-7天自限,症状逐渐减轻。细菌感冒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鼻窦炎、中耳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病程可能延长至10-14天。儿童细菌感冒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病毒感冒以休息、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等缓解症状。细菌感冒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菌药物,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
两种感冒均需加强手卫生,病毒感冒流行期避免聚集。细菌感冒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出现持续3天以上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病情变化。
日常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若咳嗽超过两周未愈或出现胸痛,需排查是否合并细菌性肺炎。家长应注意儿童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