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总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小孩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若进食过快、过饱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呕吐。家长需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避免强迫进食。哺乳期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拍嗝,减少吞入空气。辅食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避免过早引入高脂肪或高纤维食物。
腹部受凉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反复呕吐并伴随腹胀。可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推拿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助于缓解症状。若持续呕吐超过6小时,需警惕脱水风险,可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散。
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能伴随发热、腹泻。需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家长应注意观察尿量,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服补液溶液,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腹泻。
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胆汁样物及果酱样便。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超过24小时需行肠切除吻合术。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蜷缩体位、拒按腹部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术后需禁食4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伴颈项强直,需通过腰椎穿刺确诊。治疗首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剧烈晃动患儿头部。恢复期可能出现听力损伤等后遗症,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呕吐后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清洁口腔时使用软纱布蘸温水擦拭。饮食恢复应从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开始,避免饮用含乳糖的配方奶。若呕吐物带血丝或呈咖啡渣样,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紧急就医。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病毒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