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什么要自残

4092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残行为通常与情绪宣泄无力、自我惩罚倾向或试图获得控制感有关。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控制病情。

部分抑郁症患者通过自残释放内心痛苦。当负面情绪长期积压且无法通过语言表达时,身体疼痛可能成为转移心理痛苦的出口。这类行为常伴随麻木感,患者可能描述为"感觉不到疼"。皮肤切割是最常见形式,因手臂等部位易于操作且可隐藏伤痕。此时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帮助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部分患者将自残作为自我惩罚手段。抑郁症导致的认知扭曲会使患者过度放大自身缺点,产生强烈自责感。这类自残往往发生在情绪崩溃后,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活该受苦"。行为多集中在隐蔽部位如大腿内侧,且伤口较深。认知行为治疗对纠正这种错误认知模式效果较好。

少数情况下自残是为获得控制感。当患者感到生活完全失控时,主动制造疼痛反而能带来短暂掌控体验。这类行为具有仪式化特征,如固定工具、特定时间等。患者可能收集血液或保留伤疤作为"战利品"。需要警惕这种模式可能升级为自杀企图,需立即进行危机干预。

抑郁症伴发自残行为需综合干预。除常规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外,辩证行为治疗能有效减少自伤频率。家属应移除尖锐物品,避免指责态度,鼓励患者记录情绪日记。定期复诊评估风险,必要时考虑住院治疗。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