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 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崴了怎么知道骨折没?
崴脚可能导致骨折,如果出现严重疼痛、肿胀、变形或者无法承重,建议尽快就医,通过医生检查或影像学手段如X光确诊。单凭外部表现难以准确判断骨折程度,因此及时排查尤为重要。以下从判断骨折的方法及紧急处理步骤展开讨论。 1判断是否骨折的常见表现: 骨折通常伴随局部剧烈疼痛,甚至轻微触碰都会加剧不适。伴随的肿胀、瘀血、畸形等,也是潜在骨折信号。另外,骨折后受伤部位可能无法活动或承重。如果能清晰听到骨头断裂声响,也应提高警惕。但外观症状仅供初步判断,最终确诊需借助医学影像如X光、CT等。崴脚后切勿忽视这些症状,避免因为误诊导致后续损伤。 2崴脚后的紧急处理: 即便不确定是否骨折,崴脚后应立即做好以下急救措施: 冰敷:48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受伤处,单次持续15-20分钟,减少疼痛与肿胀。 抬高患肢:将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血回流,缓解肿胀。 避免负重:禁止用受伤脚站立或行走,避免加重病情,可用支具或拐杖辅助。 3确诊后的治疗方式: 轻度骨折无移位:通常需要佩戴石膏、护具固定脚踝,促使骨折自行愈合,疗程约4-6周。 中重度骨折有移位或粉碎性骨折:可能需要复位甚至手术处理。复位分为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后者需通过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手段稳定骨骼。 康复阶段:专业物理治疗可帮助恢复脚部活动能力,同时避免二次损伤。 恢复期间应注意饮食补钙如牛奶、坚果、深绿叶蔬菜,保持充足休息,切勿过早活动。 脚崴后是否骨折需通过专业检查判断,切勿私自判断耽误治疗。如果伴随疼痛难忍或脚踝变形,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对所有脚部伤害均应谨慎对待,科学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脚踝出现撕脱性骨折怎么办?
脚踝出现撕脱性骨折需要尽快就医处理,这是较为严重的损伤,通常需要影像检查确诊,并根据骨折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制动、保守疗法或手术修复,同时搭配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1、撕脱性骨折的原因与诊断 脚踝撕脱性骨折通常由外力导致,如运动中扭伤、跌倒或撞击,使脚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被过度拉扯,不仅引起韧带损伤,还导致骨头受力脱离。症状表现包括局部剧烈疼痛、撕裂感、明显肿胀和活动受限,有时可伴随淤青或变形。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X光或CT等影像学手段确诊。 2、常见的治疗措施 1静止与固定 轻度撕脱性骨折可通过制动疗法处理,医生通常会使用石膏或踝关节支具固定受伤部位,避免二次伤害,让骨折自然愈合。固定期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负重,通常需要3-6周。 2药物治疗 如果伴随剧烈疼痛或炎症,医生可能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和消肿。如有软组织严重损伤,可能会使用促进修复的药物配合治疗。 3手术治疗 若骨折块较大或移位明显,手术修复可能是唯一选择。常见方法包括骨折复位并固定,使用小钢针、螺钉等固定装置,术后需结合康复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3、康复与护理建议 1康复训练 固定解除后,可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如踝关节伸展运动、平衡训练,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增强周围韧带和肌肉的力量。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2饮食支持 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芝麻酱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骨骼愈合。同时保持均衡饮食,促进整体恢复。 3避免再次损伤 完全康复前避免激烈运动,恢复初期可选择低冲击性的运动如游泳或骑行,以减少脚踝负担。 脚踝撕脱性骨折恢复期间需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自行处理。早发现、及时干预和科学康复是全面恢复的关键。如出现骨折相关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检查以避免病情加重。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小儿脚骨折发麻要紧吗?
小儿脚骨折后出现发麻现象是可能表明神经受到损伤,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小儿骨折后发麻可能由局部神经压迫、血液循环受阻或肿胀引起,应及早评估和处理以避免并发症。以下从常见原因着手分析该现象,并提供建议处理方式。 1、神经损伤导致的发麻 骨折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或损伤。如果骨折移位压迫了局部神经,会引起脚部发麻、刺痛,甚至导致感觉消失或活动困难。建议就医检查神经功能,可以通过影像学如X光、CT等确认移位情况。有些轻微压迫可通过石膏固定调整恢复,但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将错位的骨片复位或解除压力。 2、血液循环受阻 骨折部位的血肿或肢体过度肿胀可能压迫血管,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发麻或冰凉症状。这种情况下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它是一种危险的急症,可能导致永久损伤。建议定期监测肢体肿胀情况,同时避免患肢绑得过紧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如症状明显加重,需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减压。 3、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 用石膏或夹板固定骨折时,可能因过紧或不当放置导致神经压迫或循环受限,引发麻木。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脚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变化,如发现足部变冷、苍白或异常发麻,需及时松解并复查固定方式。医疗机构可以调整石膏、夹板或选择更适合的固定方案。 治疗建议包括: 药物管理:止痛药如布洛芬减少疼痛引发的肢体紧张。若神经损伤显著,可能需用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族药物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采用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但需经医生评估适用性。 手术治疗:如症状无法缓解或神经损伤较重,可能需通过神经探查或减压手术进行治疗。 如发麻现象持续或加重,务必尽快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以保障患儿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让其尽快回归正常活动。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骨折患者怎样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骨折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需要遵循科学方法,逐步恢复功能,避免二次损伤。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被动活动、中期主动锻炼和后期功能恢复,结合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促进愈合和功能重建。 1、早期被动活动 骨折初期,肢体需要固定保护,避免过度活动。此时康复训练以被动活动为主,帮助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膝关节的被动弯曲。同时,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如CPM机持续被动运动机进行规律性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肿胀。 2、中期主动锻炼 骨折愈合进入中期后,患者可以逐步开始主动锻炼,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包括等长收缩练习,如绷紧大腿肌肉并保持5-10秒,重复多次。还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臂或腿部的拉伸。水中运动如游泳或水中步行,可以减轻关节负担,帮助恢复灵活性。 3、后期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后期,重点是恢复日常功能和运动能力。可以进行功能性训练,如平衡练习、步态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例如,单腿站立练习可以提高平衡能力,步行训练可以改善步态。对于运动员或需要高强度活动的人群,可以加入专项训练,如跳跃、跑步和力量训练,逐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4、物理治疗与辅助措施 物理治疗在骨折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软组织修复,电刺激疗法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功能,热敷和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同时,合理的营养摄入也至关重要,增加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助于骨骼愈合。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方案,逐步恢复功能,避免过度负荷。坚持科学的康复训练,结合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几级伤残?
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伤残等级需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医学鉴定标准综合评估,通常可能被评定为7级至10级伤残。具体等级需通过专业鉴定机构确定。 1、伤残等级评估依据 伤残等级评定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影响行走、弯腰等日常活动,这些因素均会影响伤残等级的评定。 2、影响伤残等级的因素 骨折压缩程度:轻度压缩可能不影响脊柱稳定性,重度压缩可能导致脊柱畸形或神经损伤。 神经功能损伤:如骨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能导致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骨折后患者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是否受限,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3、伤残等级的可能范围 轻度压缩性骨折:若骨折未影响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受限,可能被评定为10级伤残。 中度压缩性骨折:若骨折导致脊柱轻度畸形或神经功能轻微受损,可能被评定为9级或8级伤残。 重度压缩性骨折:若骨折导致脊柱严重畸形、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或瘫痪,可能被评定为7级或更高等级伤残。 4、伤残鉴定的流程 患者需在伤情稳定后,携带相关病历资料如影像学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前往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申请伤残鉴定。鉴定过程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功能评估,出具伤残等级鉴定报告。 5、伤残等级的法律意义 伤残等级直接影响患者获得赔偿或补偿的金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不同等级的伤残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因此准确的伤残鉴定对维护患者权益至关重要。 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伤残等级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建议患者在伤情稳定后及时申请专业鉴定,以确保获得公正的评定结果和相应的法律保障。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焦虑症 脑出血 减压病 梗阻性肾病 虹膜睫状体炎 颅中窝脑膜瘤 扁桃体良性肿瘤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