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急性肾盂肾炎如何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踝肿一定是肾病吗?
脚踝肿未必一定是肾病,也可能由下肢血液循环问题、心脏疾病、营养失衡、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原因引起,但肾病确实是需要警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脚踝持续肿胀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肾功能问题引起的浮肿: 肾脏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液体从血管渗透至组织间隙,从而引起脚踝浮肿。同时,肾病常伴有蛋白尿、泡沫尿、乏力等症状。常见的肾病类型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如果考虑是肾病引发,应尽快去肾内科检查,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测和肾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治疗上一般需控制高血压、降低尿蛋白,比如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同时需要限制钠摄入,严重者可能需要透析。 2、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静脉问题是脚踝肿的常见原因之一,比如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或静脉功能不全都会导致局部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引发肿胀。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单侧肿胀,并常伴有下肢沉重感或疼痛。如果怀疑是此类原因,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可通过超声血管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可包括穿医用弹力袜、间断抬高患肢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等。 3、心脏问题引发的水肿: 慢性心衰是另一可能原因,因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液体回流不良,从而出现下肢浮肿,并可能伴有气短、乏力。此类情况需要心内科的进一步诊疗,检查手段包括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心功能,如服用利尿剂呋塞米、扩血管药物硝酸酯类,并根据具体病因治疗心衰的根源问题。 4、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 当人体蛋白摄入不足,或者因为某些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时,血液渗透压下降,也会导致脚踝以及全身浮肿。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严重感染者。对此需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鱼类、蛋类或通过补充白蛋白等治疗。 5、外伤或其他特殊情况: 如果脚踝近期受到损伤,比如扭伤、骨折,也可能导致局部肿胀。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激素也可能引起滞液性水肿。这个时候需要针对性治疗,比如消炎、合理更换药物并观察恢复情况。 脚踝肿只是一个症状,它可能涉及多种疾病或生理问题,只有通过全面评估才能明确原因。如果脚踝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系统性检查,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中医治肾炎好还是西医好?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肾炎时各有优势,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人需求决定。综合治疗效果来看,急性期优先选择西医控制炎症,慢性期可结合中医调理以改善症状、增强免疫,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西医治疗的优势与方式 西医强调快速控制病情,尤其在急性肾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常用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减少免疫损伤;ACEI/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医生会根据炎症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组合,并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2透析治疗:对于肾炎引起的严重肾功能衰竭,透析是抢救患病肾脏的重要措施,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3抗感染治疗:如肾炎因细菌感染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则通过抗生素治疗以清除感染病灶。 2、中医治疗的特点与方法 中医治疗更注重长期调理,适合慢性肾炎或已经进入稳定期的患者。常见方式包括: 1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金匮肾气丸温肾助阳、知柏地黄丸清热利湿等;具体用药需结合患者症候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亏虚等经中医辨证后制定。 2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帮助减轻肾脏炎症。 3饮食调养:结合中医理论调整饮食结构,推荐多食用健脾利湿、益肾的食材,如小米、薏米、红枣、山药等,同时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 3、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 结合中西医治疗方式常是更理想的选择。西医在急性期快速缓解症状和病情,而中医有助于慢性期恢复和预防复发。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尤其对于长期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结合中药调理提升身体免疫和活力往往事半功倍。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的联合治疗,避免用药冲突。 肾炎治疗无法单一化,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评估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饮食并避免过度劳累或滥用药物。如病情复杂,建议向肾病专科医生和中医师寻求综合意见,共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肌酐高吃什么蔬菜水果能降下来?
肌酐偏高常提示肾功能可能存在问题,调节饮食是辅助改善的重要措施。一些蔬菜和水果具有助于降低肌酐的作用,比如黄瓜、冬瓜、苹果等,但仅靠食物降肌酐作用有限,建议结合医疗干预。 1、蔬菜选择 含水量高、钾含量适中的蔬菜是良好选择,尤其对于肌酐高且伴肾功能问题时需要避免钾过高的蔬菜: 黄瓜:水分丰富,有助于排尿,协助肌酐代谢。每天生食或凉拌100克对肾脏有益。 冬瓜:属性平和,钾含量适中,利尿效果显著,每天煲汤500克可帮助维持肾脏负担。 菜花:低磷、低钾且富含维生素C,其抗氧化特性有助于保护肾脏。 需要注意避免高钾含量的蔬菜,如土豆、菠菜等,特别是肾功能受限的患者。 2、水果建议 选择水分高、钾含量适中的水果,避免肾脏负担: 苹果:膳食纤维丰富且含有果胶,能帮助清除毒素和废物,辅助稳定肌酐水平,每天可食用1至2个。 梨:利尿效果好,帮助排除多余肌酐,每天约200克适宜。 葡萄:清热利尿、改善肾代谢,适量摄入约150克对肌酐控制有一定帮助。 尽量少食榴莲、香蕉等高钾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日常水果选择。 3、其他辅助方法 控制蛋白摄入: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减少红肉、类加工食品。改用优质蛋白如鸡蛋或牛奶。 保证饮水量:足量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排出废物,但需根据医生指导避免肾性水潴留风险。 医学干预:如肌酐高且伴疲惫或浮肿,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药物如降压药如缬沙坦或进一步检测以明确病因。 肌酐调节不仅依赖蔬菜与水果选择,更需结合科学饮食和医疗应对,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避免恶化。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慢性肾衰竭能吃什么好呢?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优先选择低盐低蛋白饮食,合理补充优质蛋白,同时多摄入含钾低、含磷低的食物,避免肾脏负担进一步加重,并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饮食可以有效帮助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1、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代谢物对肾脏的负担。但蛋白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食用优质蛋白。推荐食用的优质蛋白包括鸡蛋清、鱼肉及脱脂奶制品。这些食物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同时降低含尿素氮代谢产物的生成。 2、减少钾、磷摄入 患者的肾脏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高钾或高磷血症,因此饮食中需注意减少含钾、含磷高的食物。避免香蕉、橘子、菠菜等高钾食物,多选择苹果、梨、西兰花等低钾水果和蔬菜。应限制动物内脏、芝麻、豆类等高磷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辅助控制。 3、控制钠摄入和补充适量热量 慢性肾衰竭常伴有高血压等症状,因此需要减少盐的摄入,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患者还需注意防止过度消瘦,可通过植物油、米面等低蛋白含热量高的食物补充能量。 4、多与专业医生或营养师沟通 饮食方案需因人而异,尤其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建议定期与医生或营养师沟通,根据病情进展动态调整饮食计划。同时,必要时需通过验血检测体内钾、磷等指标,确保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 慢性肾衰竭患者科学的饮食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合理的低盐低蛋白饮食可以减轻肾脏负担、保护残存肾功能,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同时结合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能为改善生活质量提供重要支持。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肾病综合征水肿怎么快速消肿?
肾病综合征水肿导致的消肿通常需要明确病因,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关键包括利尿剂使用、限制盐分摄入和保持适量活动。 1、药物治疗 肾病综合征水肿主要是因为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引起体液在组织间隙的积聚。最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 1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托拉塞米等,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但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用,避免过度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 2白蛋白联合利尿剂:对于低蛋白血症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输入人血白蛋白后再使用利尿剂,以改善药效。 3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通过控制肾病的炎症过程,从根本上缓解水肿。此类药物使用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 2、饮食干预 合理的饮食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消肿尤为重要。 1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2-3克以内,避免咸菜、酱油等高盐食品,否则会加重水钠潴留。 2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虽然尿蛋白丢失较多,但盲目摄入高蛋白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量通常为0.8-1克/千克体重。 3补充低钠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保证适量饮水,但避免喝过多。 3、生活方式调整 1抬高下肢:对于下肢水肿的患者,白天可以通过抬高双腿、避免久坐等方式促进水分的回流。 2维持适量活动:适度的轻慢运动,如散步,有助于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3注意体重变化和水肿程度: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肾病综合征导致的水肿本质是疾病控制的一部分,快速消肿需要在明确病因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定期就医复查、监测肾功能和蛋白尿水平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实现水肿的持续缓解和疾病的长期稳定。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焦虑症 脑出血 减压病 梗阻性肾病 虹膜睫状体炎 颅中窝脑膜瘤 扁桃体良性肿瘤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