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牙周炎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内分泌变化、全身性疾病、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接受超声波洗牙去除牙结石。牙龈炎患者可选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菌斑,牙周炎患者需由医生进行龈下刮治清除深层牙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刺激。
2、药物治疗急性炎症期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西地碘含片缓解肿痛。局部可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凝胶进行牙周袋内给药。全身性疾病相关患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病。
3、手术治疗中重度牙周炎需进行翻瓣术清除病变组织,骨缺损者可选择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牙龈萎缩明显时可采用游离龈移植术覆盖暴露的牙根。术后需严格维护口腔卫生,避免咀嚼硬物。
4、激光治疗激光辅助治疗能精准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具有杀菌和促进组织修复双重作用。铒激光适用于牙周袋消毒,二极管激光可辅助止血。该方式创伤小但需多次治疗,不适合广泛骨吸收病例。
5、中医调理胃火上炎型可用清胃散加减,肾阴虚损型推荐六味地黄丸。局部可用金银花、白芷等煎汤含漱,配合耳穴贴压改善牙龈微循环。需注意中药治疗周期较长,急性发作期应结合现代医学手段。
日常建议选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适量食用苹果、芹菜等需咀嚼的食物帮助清洁牙面。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龈脓肿应及时复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牙齿松动疼痛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龈下刮治、根管治疗、拔牙后修复、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牙齿松动疼痛通常由牙周炎、外伤、根尖周炎、骨质疏松、颌骨囊肿等原因引起。
1、牙周夹板固定针对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使用树脂或纤维带将松动牙与邻牙固定,可分散咬合力促进牙槽骨修复。治疗前需彻底清除牙结石和感染组织,固定后需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该方法适用于保留价值较高的前牙或磨牙。
2、龈下刮治通过超声器械或手工刮匙清除牙龈缘下方的牙菌斑和牙石,消除牙周袋内炎症。深度超过4毫米的牙周袋需配合局部麻醉,刮治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该方法是牙周基础治疗的核心步骤,能有效阻止牙槽骨继续吸收。
3、根管治疗当根尖周炎引发牙齿松动时,需开髓清除坏死牙髓,用氢氧化钙等药物消毒根管,最后进行严密充填。治疗后的牙齿建议全冠修复以防止折裂。该过程需2-3次就诊,成功率与根管形态复杂度相关。
4、拔牙后修复对于Ⅲ度松动且无保留价值的患牙,拔除后需考虑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骨量后再决定修复方案,颌骨囊肿导致的松动需先手术摘除囊肿。修复体选择需综合考虑邻牙状态和咬合关系。
5、药物治疗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甲硝唑片对抗厌氧菌,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阿仑膦酸钠和钙剂。药物均为辅助治疗,须配合机械清创等基础治疗。
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避免咬硬物加重牙齿负担。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牙周组织损伤,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和牙周检查,发现牙龈出血或口臭加重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适量食用奶酪、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牙周健康的食物。
牙周炎导致的松动牙是否需要拔除需根据牙齿松动程度和牙周组织破坏情况决定。多数情况下可通过牙周治疗保留牙齿,仅当牙齿松动严重或牙槽骨吸收明显时才需拔除。
牙周炎引起的牙齿松动早期通常属于可逆性病变,通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配合局部用药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等,多数患牙能恢复稳固。牙周夹板固定也是保留松动牙的有效手段,通过将松动牙与邻牙连接分散咬合力。对于伴有深牙周袋的患牙,可考虑牙周翻瓣手术清除感染组织。
当牙齿松动达到三度以上,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二,或患牙反复发生牙周脓肿且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拔除。这类患牙保留价值低,强行保留可能影响邻牙健康或导致牙槽骨进一步吸收。拔牙后需进行缺牙修复,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牙均可选择,但需在牙周炎症控制后进行。
牙周炎患者无论是否拔牙,都应加强口腔卫生维护,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牙缝刷清洁,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维护。吸烟者需戒烟,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这些措施对牙周炎治疗和预防牙齿松动至关重要。若发现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患牙保留概率。
轻度牙周炎可通过龈上洁治、局部用药、口腔卫生维护、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轻度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石刺激、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全身因素等原因引起。
1、龈上洁治龈上洁治是清除牙齿表面菌斑和牙石的基础治疗方式,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去除龈缘以上部位的沉积物。该操作能有效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减少牙龈出血和炎症反应。治疗后可配合抛光处理延缓菌斑再附着,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清洁。
2、局部用药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可用于辅助控制炎症。氯己定含漱液能抑制龈下菌群生物膜形成,西吡氯铵含片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米诺环素软膏可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3、口腔卫生维护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邻面间隙。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横向用力刷牙导致牙龈退缩。舌苔清洁可减少口腔细菌总量,建议使用专用舌刮器。建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环境清洁。
4、饮食调整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猕猴桃等,有助于牙龈组织修复。限制精制糖和碳酸饮料摄入,减少致龋菌代谢底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促进结缔组织再生。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发炎牙龈。
5、定期复查治疗后每3-6个月进行牙周探诊检查,评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变化。早期发现牙周袋加深或附着丧失可及时干预。复查时根据情况补充进行龈下刮治或根面平整,防止病情进展为中度牙周炎。吸烟患者需加强随访频率。
轻度牙周炎患者日常应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加重牙龈微循环障碍。使用含氟漱口水可增强牙体抗龋能力,但不宜替代机械清洁。对于伴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若出现牙齿松动、牙龈脓肿等表现应及时复诊,防止骨质持续吸收导致牙齿脱落。建立长期口腔健康管理意识,定期接受专业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牙周炎与牙龈炎的根本区别在于病变范围及组织破坏程度。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表现为红肿出血;牙周炎则已侵犯牙周膜、牙槽骨等深层结构,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主要差异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及预后四个方面。
1、病变范围:
牙龈炎病变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炎症未突破牙龈上皮与牙槽嵴顶的连接。牙周炎则形成真性牙周袋,炎症通过结合上皮向根方迁移,造成牙周韧带溶解和牙槽骨吸收。临床探诊深度超过3毫米即可判断为牙周炎。
2、组织破坏:
牙龈炎属于可逆性病变,去除菌斑后牙龈组织可完全恢复。牙周炎存在不可逆的牙槽骨吸收,即使炎症控制后,丧失的骨组织也无法自然再生,需通过骨移植等手术修复。
3、症状表现:
牙龈炎以牙龈出血、颜色暗红、龈缘肿胀为主要特征。牙周炎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牙齿移位、咀嚼无力、牙根暴露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牙龈退缩形成的"黑三角"间隙。
4、致病菌种:
牙龈炎主要由牙龈卟啉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引起。牙周炎致病菌更为复杂,伴放线聚集杆菌、福赛坦氏菌等可侵入牙周组织内部,产生胶原酶破坏结缔组织附着。
5、治疗方式:
牙龈炎通过洁治术和口腔卫生指导即可治愈。牙周炎需系统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牙周翻瓣手术等,重度病例还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和咬合调整。
日常护理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建议戒烟并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减少高糖饮食摄入。出现牙龈出血超过两周或牙齿松动时需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牙周炎预后。定期口腔检查能有效区分两种疾病,避免牙龈炎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