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12人阅读
冻疮可能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局部潮湿、营养不良、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冻疮可通过保暖防寒、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寒冷刺激寒冷刺激是冻疮最常见的原因,低温会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容易诱发冻疮,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日常需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接触冷水或冷空气,外出时可涂抹凡士林等防护霜。
2、血液循环不良血液循环不良会加重冻疮症状,多见于末梢循环障碍患者。手脚等肢体末端供血不足时更易发生冻疮,常伴有皮肤青紫、麻木感。可通过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丹参片、血塞通胶囊。
3、局部潮湿局部潮湿环境会加速体热散失,增加冻疮发生概率。鞋袜潮湿未及时更换或长期浸泡在水中工作的人群易患冻疮。保持皮肤干燥很重要,出汗后及时擦干,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衣物,必要时使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爽。
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不足可能诱发冻疮。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裂纹等症状。日常需保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植物油,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
5、免疫异常免疫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伴发冻疮样皮损。这类冻疮通常表现为对称性紫红色斑块,可能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如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配合局部涂抹冻疮膏。
冻疮患者需注意冬季保暖,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重血管收缩的行为。饮食上可多摄入温补性食物如生姜、羊肉,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搔抓患处导致感染。日常可进行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在寒冷环境中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