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压测量、子宫恢复检查、乳房检查等项目。产后检查有助于评估产妇身体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建议产妇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
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产后失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产褥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需重点关注尿蛋白变化。尿路感染在产后较为常见,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3、血压测量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尤为重要,可评估血压恢复情况。持续高血压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4、子宫恢复检查通过触诊和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子宫复旧不良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表现为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残留等异常。
5、乳房检查检查乳房有无肿块、压痛,评估哺乳情况。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可能伴有发热。乳汁淤积需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
产后检查时间通常在分娩后6周左右进行,但高危产妇可能需要提前复查。检查前应保持会阴清洁,穿着宽松衣物。哺乳期产妇检查前可先哺乳以减轻乳房胀痛。检查后应遵医嘱进行适当休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等营养素。产后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备孕前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妇科超声等项目。
血常规可以筛查贫血、感染等基础问题,尿常规有助于发现泌尿系统异常。妇科超声能评估子宫、卵巢结构是否正常,排除肌瘤、囊肿等病变。女性还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受孕。男性建议完成精液常规分析,评估精子数量、活力等指标。双方均应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避免母婴传播。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可帮助发现地中海贫血、耳聋基因等潜在风险。
备孕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辐射和有毒物质,女性提前三个月补充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