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用药与食疗

陈国栋 副主任医师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肠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与饮食调理,药物可选用抗生素、止泻药和胃黏膜保护剂,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和煮熟的蔬菜。胃肠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恶心。通过合理用药和调整饮食,可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

1、药物治疗是胃肠炎的重要干预手段。抗生素如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可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能减少腹泻次数,缓解脱水风险;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可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刺激。用药时需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或止泻药。

2、饮食调理对胃肠炎的恢复至关重要。急性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如煮熟的鸡肉、鱼肉和蔬菜,帮助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胃肠炎的预防同样重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未煮沸的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药物治疗与饮食调理相结合,胃肠炎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预防措施也能减少复发的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