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26万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扁平足可能由遗传因素、足部肌肉韧带松弛、足部外伤、肥胖、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引起。扁平足通常表现为足弓塌陷、行走易疲劳、足底疼痛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足弓发育异常,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这类扁平足通常在儿童期即可发现,表现为双侧足弓平坦。家长需关注儿童步态异常,建议通过足弓垫支撑、赤足沙滩行走等非负重训练帮助足弓发育。若伴随明显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矫形鞋垫或进行足部肌肉锻炼。

2、足部肌肉韧带松弛

长期穿软底鞋或缺乏足部锻炼可能导致胫骨后肌腱功能减退,足部动态支撑力不足引发获得性扁平足。表现为久站后足部酸胀,可通过提踵训练、足趾抓毛巾等康复锻炼增强肌力。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采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抗炎。

3、足部外伤

足踝骨折、跟腱断裂等损伤可能破坏足弓力学结构,导致创伤性扁平足。急性期需石膏固定,恢复期建议穿戴踝关节支具配合物理治疗。若遗留持续性疼痛,可考虑跟骨截骨术等矫正手术,术后需长期使用足弓支撑鞋垫。

4、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足部负荷,使足底筋膜过度拉伸导致功能性扁平足。这类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结合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减重,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日常可穿硬底鞋配合定制矫形鞋垫,疼痛发作时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

5、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侵蚀足部关节,造成足弓塌陷。除规范使用甲氨蝶呤片等抗风湿药物外,需定期评估足部畸形进展。急性期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缓解肿胀,晚期严重变形者可能需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建议扁平足患者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日常可进行踩网球按摩足底、踮脚尖行走等锻炼。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减少足部压力。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步态改变,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通过足底压力检测评估病情程度,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