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颈椎病引起的头疼头晕、恶心想吐通常与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其中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更易引发上述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僵硬、肩背酸痛、视物模糊、耳鸣等伴随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因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典型表现为转头时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可能伴有复视或黑矇。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转头,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脑循环,配合颈托固定限制活动。长期需通过颈椎牵引减轻压迫,必要时行椎动脉减压术。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由颈椎不稳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引发血管痉挛和内脏神经紊乱。症状包括持续性头痛、心慌、出汗及消化道反应。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调节血管功能,配合颈深部肌肉热敷缓解痉挛。日常需加强颈肌锻炼改善稳定性,睡眠时选用颈椎保健枕维持生理曲度。
长期颈椎病变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发轻度颅内压波动。这类患者除眩晕呕吐外,常伴晨起头痛加重、视乳头水肿等表现。诊断需结合腰椎穿刺测压,治疗可选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配合甘露醇注射液短期脱水。同时需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加重症状。
颈椎病引发的慢性缺血可影响前庭神经核功能,导致前庭中枢代偿机制破坏。表现为体位变动时头晕加剧、平衡障碍,易与耳石症混淆。康复期建议进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复训练,药物可选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联合盐酸地芬尼多片控制眩晕发作。
颈椎病变通过颈髓-迷走神经反射弧影响胃肠功能,产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类患者多伴有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临时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配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日常应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颈椎病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伴呕吐时,应立即平卧避免跌倒,监测血压排除脑血管意外。症状缓解后需完善颈椎MRI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明确病变类型和程度。长期管理需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1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睡眠时保持颈椎中立位。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如燕麦、香蕉等食物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急性发作频率超过每周2次或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须及时至神经内科或脊柱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