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化验大便阳性可能由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止血治疗、抗感染治疗、驱虫治疗、抗炎治疗、内镜下切除等方式干预。
消化道出血可能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胃溃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分泌。
肠道感染可能与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细菌性痢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沙门氏菌感染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寄生虫感染可能与蛔虫病、钩虫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脐周疼痛、营养不良等症状。蛔虫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枸橼酸哌嗪糖浆等药物。钩虫感染患者需避免赤足行走,防止幼虫经皮肤侵入。
炎症性肠病可能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克罗恩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保持低纤维饮食,减轻肠道负担。
结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直径较小的息肉可定期随访观察,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创面出血。
发现大便化验阳性后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出现持续便血或腹痛加重时应立即复诊。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