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甲流发热通常持续3-5天,实际退热时间受病毒载量、免疫状态、基础疾病、用药干预及护理措施等因素影响。
甲型流感病毒入侵呼吸道上皮细胞后,病毒复制速度直接影响发热时长。高病毒载量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需通过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或帕拉米韦抑制病毒增殖,病毒清除后体温可逐渐回落。
免疫功能健全者发热期较短,儿童及老年人因免疫应答较弱易出现反复发热。淋巴细胞计数低于0.8×10⁹/L的患者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联合头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延长1-2天,这类人群易出现病毒性肺炎等并发症,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胸部CT表现。
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缩短发热期1-2天,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需间隔4-6小时使用,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用。
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代谢,温毛巾擦拭腋窝及腹股沟辅助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持续24小时或出现嗜睡、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恢复期建议进食百合粥、银耳羹等滋阴食物补充津液消耗,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炎。每日开窗通风3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未来感染风险,重点人群应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完成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