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脾虚可通过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利湿化浊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外感寒湿、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
1、健脾益气: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可通过服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调理。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2次;四君子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人参健脾丸每次8丸,每日3次。
2、温中散寒:脾虚伴有胃寒、腹痛等症状时,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等药物。附子理中丸每次6克,每日2次;小建中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利湿化浊:脾虚湿盛者常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可服用参苓白术散、二陈丸等药物。参苓白术散每次6克,每日2次;二陈丸每次8丸,每日3次。
4、饮食调理:脾虚患者应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小米等。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脾虚症状。
5、生活习惯:脾虚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脾虚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饮食上可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小米等,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生活习惯上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调理,有助于更好地改善脾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