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门静脉高压导致出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容量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引起。
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分流至食管胃底静脉,导致静脉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壁薄脆,在食物摩擦或腹压增高时易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
门静脉高压引起胃黏膜血流淤滞,导致胃黏膜缺氧、水肿和微循环障碍,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在胃酸侵蚀下易发生糜烂出血。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降低胃酸,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门脉压力。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同时脾功能亢进破坏血小板,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轻微外伤或黏膜损伤即可引发持续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纠正凝血功能。
门静脉高压时内脏血管床扩张,血液循环量增加使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大。同时钠水潴留加重血管负荷,可诱发破裂出血。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血管压力。
长期门静脉高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一氧化氮代谢紊乱使血管收缩舒张失衡。内皮损伤处易形成血栓或出血灶,需通过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脉压力,保护血管内皮。
门静脉高压患者应保持软质饮食,避免粗糙食物划伤曲张静脉;限制高盐食物预防水钠潴留;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或腹压增高动作;遵医嘱服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卧床制动并急诊就医,出血期间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