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中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尚无全国性精准统计数据,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年新增病例约6-10万人,总患者数可能超过200万人。
脊髓损伤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撞击等外伤因素导致,部分患者因脊柱肿瘤、感染或先天性疾病引发。损伤后常伴随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二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需终身依赖轮椅。一线城市因医疗资源集中,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康复治疗周期长且费用负担重。二线及以下城市患者面临康复设施不足、专业护理缺乏等问题,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中断治疗。损伤后1-3年为黄金康复期,持续进行神经修复训练可改善部分功能。患者需注意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日常使用防褥疮垫并定期导尿。营养支持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建议患者定期至康复科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合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家属需学习导尿、体位转换等护理技能,居家环境应进行无障碍改造。心理干预对抑郁焦虑情绪有缓解作用,可参与病友互助组织获得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