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斌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体温一直在37℃左右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感冒引起的低热通常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鼻塞、咽痛等症状,体温可维持在37-37.5℃。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继发细菌感染时,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等病原体产生的内毒素会引发持续低热。常伴随黄脓痰、扁桃体化脓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认感染类型,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体温升高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免疫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这种生理性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代谢产物排出。
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衣物过厚等情况可能影响散热功能,造成体温测量值偏高。建议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选择透气棉质衣物,每次测温前静坐15分钟避免误差。
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基础疾病患者感冒时,原有炎症灶可能加重低热症状。表现为反复咽痒、鼻腔分泌物增多等。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或通过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处理增生扁桃体。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饮食选择小米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体温超过37.3℃持续3天或伴随头痛、皮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