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运动员和健身人群发生猝死通常与潜在心血管疾病、运动性心肌病或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有关。主要有遗传性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异常、运动性心肌重构、电解质紊乱等原因。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可能在剧烈运动时诱发室颤。这类患者平时可能无症状,但运动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会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建议有家族猝死史者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心肌异常增厚会阻碍左心室血液流出,运动时加重供需失衡。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运动后晕厥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避免竞技性运动,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维拉帕米片等药物减轻梗阻,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肥厚心肌。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会导致运动时心肌急性缺血。部分患者可能突发胸痛、大汗淋漓,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病变。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稳定后需根据病情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长期高强度训练可能引起心肌纤维化、左心室扩大等结构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表现为运动后心悸、乏力。心脏核磁共振有助于评估心肌状态,建议调整训练强度,必要时使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代谢。
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电解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运动后出现肌肉痉挛、心悸需警惕,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认。预防性补充电解质饮料很重要,急性发作时需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运动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筛查。避免在极端环境或身体不适时训练,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与放松。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辅酶Q10软胶囊等心肌营养剂。出现胸痛、晕厥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终止运动并就医,日常训练建议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