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好处与坏处

5.59万次浏览

王海泉 主任医师

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经络穴位,具有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但可能引起皮肤损伤或加重出血风险。

拔火罐通过局部负压吸引使皮肤和浅层肌肉组织充血,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这种物理刺激能促进炎症介质消散,对肌肉劳损、风寒湿痹等病症有辅助治疗效果。操作时通常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在背部、肩颈等部位留置5-15分钟。部分人群拔罐后会出现暗紫色罐印,这是毛细血管破裂的表现,一般3-7天可自行消退。规范操作下可帮助放松紧绷肌肉,对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尤为适用。

拔火罐可能造成表皮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淤血或水疱,糖尿病患者更易继发感染。负压吸引会暂时增加局部血管通透性,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出现持续出血。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烫伤,留罐时间过长会加重组织损伤。部分人群拔罐后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与刺激强度过大或体质虚弱有关。特殊部位如动脉血管走行区禁止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也需避免操作。

进行拔火罐前应评估自身凝血功能和皮肤状况,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保持罐印部位清洁干燥。若出现水疱破溃需及时消毒处理,配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治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毛细血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