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麻药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道痉挛、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症状。麻药过敏反应主要分为轻度过敏反应与严重过敏反应两类。
轻度过敏反应常以皮肤症状为首发表现,典型特征为局部或全身皮肤潮红伴瘙痒,可能出现荨麻疹样风团或红斑。此类症状通常在接触麻药后30分钟内出现,使用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口唇、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肿胀。
中度过敏反应可累及呼吸道,出现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可能感到咽喉发紧、声音嘶哑,伴随呼吸困难与喘鸣音。这种情况下需立即解除过敏原并给予吸氧处理,严重者需气管插管维持通气。这些症状提示过敏反应正在向全身发展。
重度过敏反应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突然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外周循环衰竭体征。这种情况属于过敏性休克前兆,需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建立液体复苏通道。
部分患者过敏反应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常伴随其他系统表现共同出现,提示过敏介质正在影响多个器官系统。消化道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手术应激反应,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甚至昏迷。这种情况常伴随血压急剧下降,提示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启动急救预案,给予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对于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者,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并完成药物皮试。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均衡饮食增强免疫调节能力,适当补充维生素C与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过敏反应风险。出现疑似麻药过敏症状后,应记录具体药物名称并随身携带过敏警示卡,方便日后就医时提供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