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免疫力低下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补充营养素、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免疫力低下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慢性疾病、长期压力、药物影响等原因有关。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可适量食用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食物。维生素A能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可从动物肝脏、胡萝卜、西蓝花中获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等是良好来源。锌元素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牡蛎、瘦肉、坚果等食物富含锌。膳食纤维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全谷物、燕麦、苹果等食物可提供足量膳食纤维。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夜间11点前入睡能促进褪黑激素分泌。避免熬夜可减少皮质醇水平升高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能稳定生物钟节律。午间适当休息20-30分钟可缓解疲劳。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能改善睡眠质量。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功能,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免疫系统暂时性抑制。冬季户外运动需注意保暖防寒。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可预防损伤。
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功能下降相关,可通过日晒或补充剂获取。益生菌制剂能调节肠道免疫微环境,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酵母β-葡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脾氨肽冻干粉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能需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肠溶片可用于T细胞功能缺陷。匹多莫德颗粒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玉屏风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改善作用。
日常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流感季节佩戴口罩。保持乐观心态,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出现持续发热、反复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免疫力恢复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可依赖短期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