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需治疗需综合评估,主要考量因素有感染症状、胃部疾病史、家族胃癌风险、患者年龄及药物耐受性。
存在胃痛、反酸等胃炎症状或消化道出血时建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约15%-20%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餐后加重或夜间痛醒。伴有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
合并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一级致癌因素,长期感染可使胃癌风险增加2-8倍。胃镜检查发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时,根除治疗可阻断疾病进展。
一级亲属有胃癌史者推荐治疗。遗传因素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用会显著提升患癌概率。这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进行呼气试验筛查,阳性者接受规范四联疗法。
儿童及70岁以上老人需个体化评估。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善,部分可自发清除细菌;高龄患者可能因共病药物增加治疗风险,建议权衡利弊后决策。
多次治疗失败者需行药敏试验。我国克拉霉素耐药率已达20%-50%,可选用含铋剂四联方案,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14天疗程。
根除治疗后应保持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导致再感染。日常多摄入西兰花、紫甘蓝等富含萝卜硫素的蔬菜,限制腌制、烧烤类食品。戒烟并控制饮酒,规律作息减轻胃黏膜损伤。治疗后4-8周需复查碳13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后续每2-3年进行胃功能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