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注意事项

3.86万次浏览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但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皮肤损伤、禁忌人群识别、器具消毒、力度控制及刮后护理等事项。

1、皮肤保护

刮痧前需确保皮肤完整无破损,局部有伤口、湿疹或皮炎时应避开。操作时涂抹介质如刮痧油或凡士林,减少摩擦导致的表皮损伤。刮拭方向应沿肌肉纹理或经络走向,单向匀速施力,禁止来回刮拭。若出现皮下出血点密集或疼痛加剧,须立即停止。

2、禁忌识别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及孕妇腰腹部禁止刮痧。空腹、醉酒或过度疲劳时操作可能引发晕厥,高血压急性发作期刮拭头部存在风险。皮肤过敏体质者需先小范围测试,儿童与老年人应缩短刮痧时间。

3、器具消毒

刮痧板使用前后需用75%酒精浸泡或紫外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牛角类刮痧板忌高温暴晒,防止开裂变形。一次性刮痧器具不可重复使用,多人操作时须每人专用器具,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患者须单独配置工具。

4、力度控制

初次刮痧宜采用轻手法,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免追求紫痧强行加重力度。肩颈等肌肉薄弱处用刮板圆钝端操作,关节部位需避开骨突处。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特别控制强度,防止皮下出血难消退。

5、刮后护理

刮痧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饮用常温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出痧部位48小时内不宜重复刮拭,洗澡水温不超过40℃。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可指压人中穴或饮用红糖水缓解。治疗后建议静卧休息,禁止立即剧烈运动。

刮痧后24小时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适量食用山药粥或红枣汤有助于气血恢复。保持刮痧部位保暖,空调环境下可穿戴棉质衣物。建议两次刮痧间隔3-7天,慢性病调理需按疗程规范进行。若出痧颜色异常发黑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日常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增强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