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是怎么造成的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尿道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排尿功能障碍、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菌治疗、手术矫正、免疫调节、行为训练、卫生管理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细菌从尿道口逆行进入泌尿系统是尿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大肠杆菌占致病菌的75%以上。细菌通过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繁殖,引发尿道黏膜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出现血尿或发热。确诊需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

2、泌尿系统异常:

先天性尿道狭窄、输尿管反流等解剖结构异常会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梗阻性疾病也易诱发感染。这些情况通常伴随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尿路造影明确诊断,部分患者需要手术矫正,如尿道扩张术、输尿管再植术等解除梗阻。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泌尿系统防御功能下降。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也易发生反复感染。这类患者往往病程迁延,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同时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尿路防御功能。

4、排尿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等排尿异常会使尿液无法完全排空,残余尿成为细菌培养基。产后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老年人逼尿肌收缩无力都是常见诱因。表现为排尿不尽感、尿后滴沥,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确诊。需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必要时间歇导尿,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症状。

5、卫生管理不当:

如厕后擦拭方向错误、性生活前后未清洁、内裤更换不及时等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致病菌传播机会。女性尿道短且邻近肛门,更易发生感染。建议养成从前向后擦拭的习惯,性交后及时排尿,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需加强卫生用品更换频率,避免使用刺激性护理产品。

预防尿道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排尿,摄入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抑制细菌黏附。避免长时间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衣物,减少盆浴改为淋浴。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但游泳后需及时更换湿泳衣。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