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功效与作用

4.01万次浏览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病症。栀子含有栀子苷、藏红花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

1、清热泻火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能清泄三焦火邪。对于热病导致的心烦不安、高热神昏症状,栀子可配伍淡豆豉组成栀子豉汤使用。栀子苷成分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缓解烦躁情绪。外感热病初期出现咽喉肿痛时,可用生栀子捣碎外敷。

2、凉血解毒

栀子对血热妄行引起的鼻出血、咯血有止血效果,常与白茅根、侧柏叶配伍。其藏红花素成分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缩短凝血时间。对于热毒疮疡、丹毒等皮肤感染,可将栀子研末用鸡蛋清调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煎汤内服。

3、利湿退黄

栀子能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胆红素排泄,适用于湿热黄疸。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时,常与茵陈蒿、大黄组成茵陈蒿汤。动物实验显示栀子提取物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水肿坏死。

4、消肿止痛

栀子对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痛有缓解作用,多与红花、桃仁配伍制成外用药酒。其抗炎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有关。眼结膜充血肿痛时,可用栀子煎汤熏洗,或配伍菊花、决明子内服。

5、调节血脂

栀子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可长期用栀子泡水代茶饮,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引起腹泻。

栀子可煎汤内服,常规用量6-10克,外用适量。因其性寒,脾胃虚弱者应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药物。使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避免影响药效。栀子与西药抗凝剂合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间隔2小时服用。孕妇及便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外用前需做皮肤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