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假性近视可通过散瞳验光检查判断,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但无眼球结构改变。假性近视通常由睫状肌痉挛引起,可通过放松调节、改善用眼习惯等方式缓解。
散瞳验光是区分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金标准。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睫状肌麻痹剂后,若屈光度恢复正常或显著降低,则提示为假性近视。该方法能排除调节紧张对验光结果的干扰,需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假性近视患者常表现为晨起视力较好、用眼后加重的特点。这种波动性与睫状肌疲劳程度相关,可通过间断性远眺观察视力变化。若闭眼休息或热敷后视力改善,需警惕假性近视可能。
通过负镜片法或融合性交叉柱镜检测调节灵敏度。假性近视者调节滞后量常超过正常值,且调节放松时间延长。专业设备如自动验光仪可定量检测调节幅度,帮助评估睫状肌功能状态。
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假性近视者眼轴未发生病理性增长,与角膜曲率匹配度正常。此项检查可与真性近视进行鉴别,建议每半年复查追踪变化。
假性近视多伴随眼干、畏光、视物重影等视疲劳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频繁揉眼、眨眼或近距离眯眼。这些症状在减少近距离用眼后多能自行缓解,但需与干眼症等疾病鉴别。
日常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遵循20-20-20用眼法则。学习时保持30厘米阅读距离,避免在摇晃车厢或黑暗环境用眼。定期进行视力筛查,若散瞳验光确诊假性近视,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等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配合视觉训练强化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