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小儿咳嗽可通过适量饮水、拍背排痰、雾化吸入、口服化痰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帮助化痰止咳。小儿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等原因引起。
温水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1岁以上儿童可适当饮用蜂蜜水,但1岁内婴儿禁止食用蜂蜜。饮水时建议家长保持水温在40℃以下,避免烫伤口腔黏膜。
家长需将手掌拱起呈空心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每次持续3-5分钟。拍背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引发呕吐。对于不会自主咳痰的婴幼儿,可配合体位引流帮助痰液排出。
遵医嘱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治疗,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雾化后需用温水清洁面部,婴幼儿雾化时家长应确保面罩紧密贴合面部。
氨溴索口服溶液能促进痰液溶解,适用于痰液黏稠的患儿。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但哮喘患儿需慎用。愈创甘油醚糖浆通过刺激胃黏膜反射性促进排痰,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可适量食用炖梨、白萝卜汤等润肺食物,避免冷饮及甜腻食品加重咳嗽。过敏体质患儿需排查牛奶、鸡蛋等过敏原。咳嗽期间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
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夜间可将患儿肩部垫高15度,减少平卧时痰液倒流刺激。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