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脾胃虚寒适宜吃生姜、山药、红枣、羊肉、小米等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小建中颗粒、黄芪建中汤、理中汤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并配合饮食调理。
生姜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解表功效。脾胃虚寒者日常可用生姜切片泡水代茶饮,或作为调味品加入菜肴中。生姜所含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脘腹冷痛等症状。需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其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消化吸收。脾胃虚寒者可蒸煮食用或熬粥,改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状。新鲜山药黏液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处理时建议戴手套。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作用。含丰富环磷酸腺苷能调节细胞代谢,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贫血、失眠。可每日蒸煮3-5枚食用,或与小米同煮成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羊肉性温热,归脾肾经,是冬季温补佳品。其蛋白质含量高且易吸收,适合脾胃虚寒伴畏寒肢冷者。推荐炖煮时加入当归、生姜以增强温补效果。急性炎症发作期及湿热体质者不宜多食。
小米味甘咸性凉,但经烹煮后转为温性,易消化且含丰富B族维生素。脾胃虚寒者宜用小火慢熬成粥,表面浮起的米油最具滋补价值。可搭配南瓜、红枣增强健脾效果,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
由附子、党参、白术等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方中附子需先煎以减毒,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可能出现口舌麻木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含木香、砂仁、白术等成分,能温中和胃。主治胃阳不足引起的胃痛隐隐、嘈杂反酸。服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情绪激动。胃阴不足型胃痛患者禁用。
源自《伤寒论》经方,含桂枝、白芍等,善治脾胃虚寒兼营卫不和之腹痛喜温按。颗粒剂型便于服用,建议饭前温水冲服。外感发热者不宜使用。
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黄芪、饴糖,适合气血不足型脾胃虚寒。现代制剂包括汤剂和颗粒剂,能改善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糖尿病患者使用含饴糖制剂需监测血糖。
经典温中方剂,由人参、干姜等组成,主治中焦虚寒之腹泻清稀。汤剂宜温服,服药后避风保暖。急性胃肠炎伴发热者不宜单独使用。
脾胃虚寒者日常应规律进食温热软烂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消瘦、黑便等警示症状,须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