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儿童近视防控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科学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及定期监测等手段。
持续近距离用眼是近视进展的重要诱因。建议家长监督孩子遵守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读写时应保持33厘米以上的用眼距离,避免在移动交通工具或昏暗光线下阅读。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日不超过1小时,屏幕亮度需与环境光线协调。
自然光照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研究显示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可使近视进展概率降低。家长应安排孩子进行球类运动、骑行等户外项目,阴天时光照强度仍能达到防控要求。需注意避免正午强光直射,必要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及时验配合适度数的眼镜至关重要。8岁以上儿童可考虑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并延缓眼轴增长。周边离焦设计的功能性镜片可通过光学信号调控延缓近视发展。每3-6个月需复查屈光度,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目前公认有效的药物干预方式,通常使用0.01%浓度可显著减缓近视进展且副作用较小。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高度近视控制具有独特优势。这些医疗手段需在专业眼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并配合视力监测。
建议每3个月进行包括眼轴测量在内的全面视光检查,建立动态屈光发育档案。监测指标应包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等参数。发现年增长超过50度或眼轴年增长超过0.2毫米时,应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同时需筛查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等问题。
除上述核心措施外,需保证均衡营养摄入,特别注意维生素A、D及钙质的补充。学习环境照明应达到300-500勒克斯,选择防眩光灯具。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避免趴着睡觉压迫眼球。冬季干燥季节可使用人工泪液预防视疲劳。若发现眯眼、揉眼等异常用眼行为,应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