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拉肚子血便可能由痔疮、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血便通常表现为粪便中混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伴随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痔疮是肛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血液多为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可能伴随肛门瘙痒、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可导致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腹痛、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同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常引起反复血便,粪便多呈暗红色伴黏液,伴随左下腹绞痛、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控制炎症,严重时需生物制剂治疗。
该病可累及全消化道,血便多为暗红色,伴随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肠镜可见节段性纵行溃疡。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合并狭窄或穿孔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结肠息肉表面溃破可能导致无痛性血便,血液多与粪便混合。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需通过肠镜下电切术或黏膜切除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肠镜,避免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出现血便时应记录排便频率、血液颜色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土豆。若血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高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完善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注意便后清洁,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