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婴儿额头出汗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温度过高、衣物过厚、活动量较大等;病理性因素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血糖、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等有关。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婴儿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所处环境温度超过28℃或穿着过厚衣物时,容易通过额头出汗散热。表现为安静状态下额头、颈部轻微潮湿,减少包裹后出汗可缓解。需保持室温22-24℃,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度保暖。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表现为多汗、枕秃、夜惊,出汗以头部为主且与温度无关。可能与日照不足、补充剂缺乏有关。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3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每日400-800IU,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代谢亢进,出现持续性多汗、心率快、体重不增等症状。可能与母体甲状腺疾病抗体转移或先天性甲亢有关。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甲巯咪唑口服混悬液等抗甲状腺药物。
喂养不足或代谢异常时,婴儿可能出现冷汗、面色苍白、嗜睡等低血糖表现。常见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需立即喂食母乳或10%葡萄糖水,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如华润双鹤5%葡萄糖注射液)。
发热性疾病初期可能出现额头出汗伴随体温波动,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需监测体温变化,若腋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滴剂(如泰诺林婴幼儿退热滴剂),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家长应记录婴儿出汗的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避免使用爽身粉堵塞毛孔。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若出汗伴随发热、精神差、发育迟缓等症状,或居家护理无改善,应及时至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预防痱子和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