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内科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不会直接发展成胃癌,但长期不治疗可能增加风险。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浅表性损伤。虽然这种胃炎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胃癌,但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或控制,炎症可能持续存在,进而引发更严重的胃部病变。例如,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不典型增生,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炎症可能持续存在,导致胃黏膜的反复损伤和修复。这种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风险,进而为胃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长期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能引发胃黏膜的萎缩性变化,进而导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当不典型增生程度较高时,癌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同时也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的持续炎症,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能加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并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更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为了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建议患者积极治疗胃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增加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