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红眼病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冷敷缓解、隔离防护、环境清洁、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红眼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用眼过度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病毒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需使用抗组胺药物如依美斯汀滴眼液。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激素类眼药水。
用冷藏后的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每日敷眼3-4次,每次10分钟。冷敷可减轻结膜充血和眼睑水肿,降低眼部灼热感。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枕头等物品,避免与家人共用眼妆用品。患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治愈后需更换新镜片。接触眼部后需用流动水洗手,减少病原体传播。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减少尘螨和花粉刺激。
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大量脓性分泌物时需及时就诊。角膜染色检查可判断是否出现角膜损伤,严重者需进行结膜刮片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儿童或免疫力低下患者更需密切监测。
患病期间建议多摄入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暂停游泳和长时间电子产品使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每日用人工泪液冲洗结膜囊4-6次,夜间睡眠时可使用无菌眼罩保护。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两周内避免眼部化妆和揉眼动作。痊愈后仍需维持良好用眼习惯,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