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时体温可能会升高,通常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的正常反应。体温升高的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与病毒感染强度、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感冒引起的发热通常伴随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休息、补水等方式缓解。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严重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1、病毒感染: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入呼吸道后,机体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多饮水、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过度劳累。
2、免疫反应: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表现,体温升高可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缩短病程。
3、炎症介质:病毒感染后,机体释放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可帮助降低体温。
4、伴随症状:感冒发热常伴随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病毒感染和炎症反应有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含服润喉片可缓解不适。
5、就医建议: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严重头痛、乏力等症状,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感冒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度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充足休息和良好的心态对恢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