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耳朵嗡嗡作响

陶新曹 副主任医师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后耳朵嗡嗡作响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压力失衡、鼻腔炎症蔓延、病毒直接侵袭耳部神经或继发分泌性中耳炎引起。

1、咽鼓管阻塞:

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可波及咽鼓管开口,导致这条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堵塞。当咽鼓管无法正常调节中耳气压时,会产生耳闷胀感和低频耳鸣声。可通过捏鼻鼓气法缓解,每日3-4次轻缓吹气,同时配合鼻用减充血剂改善。

2、中耳负压失衡:

咽鼓管持续闭锁会使中耳形成负压状态,导致鼓膜内陷及耳蜗淋巴液振动异常。患者常自觉耳内如敲鼓般回响,伴随听力减退。咀嚼口香糖或频繁吞咽有助于促进咽鼓管开放,严重时需进行鼓膜穿刺术平衡压力。

3、鼻窦炎蔓延:

鼻腔炎症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能引发中耳黏膜充血,炎性渗出物刺激听小骨链导致传导性耳鸣。这类耳鸣多呈持续性蜂鸣音,伴随鼻塞脓涕。需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联合鼻用激素喷雾,控制鼻窦炎症后耳部症状多可缓解。

4、病毒神经损伤:

流感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引发高频蝉鸣样耳鸣。通常伴有眩晕或平衡障碍,属于感音神经性耳鸣。急性期需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修复。

5、分泌性中耳炎:

感冒后2-3周持续耳鸣可能继发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内积液影响声音传导。特征为耳内水泡破裂声,听力测试显示传导性聋。多数患者需鼓膜置管引流积液,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

感冒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减轻咽鼓管水肿。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恢复期可练习耳部按摩:双手搓热后捂耳30秒,突然松开重复10次,促进耳周血液循环。若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听力骤降,需耳鼻喉科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