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是怎么得的

陶新曹 副主任医师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细菌性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氧疗、免疫调节、预防措施等。

1、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致病菌。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发感染。治疗需根据细菌类型选择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通常为7-14天。

2、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细菌,如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入侵。提高免疫力是关键,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体质。

3、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吸烟、二手烟暴露等环境因素增加患病风险。污染物和烟雾刺激呼吸道,降低肺部防御能力。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使用空气净化器、戒烟等,有助于预防细菌性肺炎。

4、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易并发细菌性肺炎。慢性疾病削弱身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可降低肺炎发生风险。

5、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免疫力。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改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肺炎。

预防细菌性肺炎,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勤洗手,佩戴口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刺激。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疾病,降低肺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