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血小板高可能由感染、炎症、贫血、脾切除术后、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等后果。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刺激骨髓产生更多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治疗需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500mg每日三次,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75mg每日两次。
2、炎症: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会引发血小板增多。治疗需控制炎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400mg每日三次,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每周一次。
3、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时,机体代偿性增加血小板生成。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300mg每日两次,或改善溶血原因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一次。
4、脾切除术后:脾脏是血小板的主要清除器官,脾切除后血小板清除减少,导致血小板升高。治疗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
5、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异常增多。治疗需使用羟基脲500mg每日一次,或干扰素α每周三次,必要时进行血小板单采术。
日常护理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高脂高盐饮食。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