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有乙肝抗体的人通常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但某些情况下仍存在风险。乙肝抗体的保护作用与抗体类型、抗体水平以及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1、抗体类型:乙肝抗体包括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能够有效中和病毒,而核心抗体仅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不具备保护作用。如果体内只有核心抗体,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2、抗体水平:表面抗体的保护效果与其浓度有关。抗体滴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如果抗体水平低于10mIU/mL,保护作用可能不足,存在感染风险。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可接种加强针。
3、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即使体内有抗体,也可能无法完全抵御病毒。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4、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存在变异株,可能导致抗体无法识别和中和病毒。虽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仍需警惕。
5、暴露风险:高暴露环境中,如医护人员或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即使有抗体,也可能因病毒载量过高而感染。加强个人防护,如使用防护用品和避免血液接触,可降低风险。
为维持抗体水平,建议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滴度,必要时接种加强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个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