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胎儿发育异常、母体疾病和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心悸、发育迟缓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1、呼吸困难: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因心脏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淤血,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方法包括限制活动、吸氧和药物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
2、发绀: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氧合不足,患者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尤其在口唇、指甲等部位明显。发绀程度与心脏畸形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可通过手术矫正心脏畸形,如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或大动脉转位矫正术。
3、心悸:心脏异常结构或功能导致心跳不规则或过快,患者常感到心慌或心跳剧烈。可能与心律失常或心脏负荷过重有关。治疗包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片150mg每日三次,或进行射频消融术。
4、发育迟缓:心脏功能不全影响全身供氧和营养输送,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治疗需改善心脏功能,如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片0.125mg每日一次,并加强营养支持。
5、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脏异常导致肺部淤血,免疫功能下降,患儿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治疗包括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和控制心脏症状,如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