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如何穿刺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进行。股动脉穿刺通常在腹股沟区域进行,桡动脉穿刺则选择手腕桡侧。这两种穿刺方式各有特点,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决定。

1、股动脉穿刺:股动脉位于腹股沟区域,是介入治疗中常用的穿刺部位。医生会在局部麻醉后,使用穿刺针进入股动脉,随后插入导管。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大多数患者,但术后需注意穿刺部位止血和防止感染。股动脉穿刺后,患者需平卧6-8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2、桡动脉穿刺:桡动脉位于手腕桡侧,穿刺时医生会在局部麻醉后,使用穿刺针进入桡动脉。这种方法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桡动脉穿刺适合年轻患者或需要早期活动的患者,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

3、穿刺前准备:穿刺前需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血管情况。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和手术方案。患者需禁食4-6小时,避免术中呕吐或误吸。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

4、穿刺过程:穿刺过程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疼痛。穿刺针进入动脉后,会插入导丝和导管,通过影像引导将导管送至心脏病变部位。整个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穿刺成功后,医生会进行下一步治疗操作,如封堵缺损或扩张狭窄。

5、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术后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穿刺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新鲜蔬菜等,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