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胃肠功能紊乱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胃肠功能紊乱通常由饮食不当、压力过大、肠道菌群失衡、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功能。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促进消化。戒烟限酒,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心理调节:长期压力过大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学习压力管理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4、药物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可服用抗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片1g、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等,调节胃肠功能。
5、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原发疾病,有助于改善胃肠症状。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运动方面,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式,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护理上,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