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猝死多发于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1、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会破坏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增加心室颤动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脏骤停。日常护理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
2、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这些是心脏猝死的直接原因。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纤维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可使用胺碘酮片200mg/次,每日一次或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每日一次控制心率。
3、心脏结构异常: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肌纤维化,可能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如心室壁变薄或室壁瘤形成,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心脏结构异常通常表现为心悸、气短等症状。必要时可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手术。
4、代谢紊乱: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代谢紊乱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控制血糖和血脂是重要措施,可使用二甲双胍片500mg/次,每日两次或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每晚一次。
5、心理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加重冠心病病情,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心理因素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脏健康。
心脏猝死的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和定期体检。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等。运动可选择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