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睡觉前要注意什么

王志学 主任医师

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失眠患者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控制饮食摄入、建立放松仪式、限制日间小睡、管理情绪压力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失眠通常由环境干扰、咖啡因刺激、昼夜节律紊乱、焦虑抑郁、慢性疼痛等因素引起。

1、优化环境:卧室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干扰,选择硬度适中的乳胶枕支撑颈椎。白噪音机器或耳塞能有效阻隔环境噪音,床垫需每5-8年更换以维持良好支撑性。

2、饮食调节:睡前4小时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晚餐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温牛奶含色氨酸可促进褪黑素分泌,少量坚果中的镁元素有助于肌肉放松。酒精虽能促进入睡但会破坏睡眠周期。

3、放松训练:睡前90分钟进行40℃温水泡脚,配合薰衣草精油香薰。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到头皮逐部位收紧-放松,腹式呼吸采用4-7-8节奏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蓝色光过滤眼镜需在睡前三小时佩戴。

4、作息管理:日间小睡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傍晚后补觉。早晨固定时间接触阳光30分钟调节生物钟,睡前2小时停止高强度脑力活动。周末作息波动不应超过平日2小时。

5、情绪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记录睡眠日志识别错误观念,正念冥想聚焦呼吸节奏。慢性疼痛患者需用疼痛日记评估发作规律,焦虑人群可尝试书写烦恼清单并物理封存。

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需在就寝前4小时完成。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B族维生素和镁元素的食物,睡前1小时饮用酸枣仁茯苓茶。床铺仅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进行刷手机、看电视等活动。持续两周睡眠效率低于80%需到睡眠专科就诊,多导睡眠监测可鉴别睡眠呼吸暂停等继发性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