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宝宝咳嗽与呛口水可通过声音特征、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生理机制进行区分。咳嗽是呼吸道防御反射,呛口水属于吞咽功能异常。
1、声音特征:咳嗽呈爆发性"咳咳"声,声门关闭后气流突然释放;呛口水表现为"咕噜"声或无声呛咳,多伴吞咽动作。前者需观察有无犬吠样咳嗽或金属音,后者注意是否出现喉头水泡音。
2、持续时间:咳嗽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反复出现;呛口水症状通常在10秒内缓解。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持续2周,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呛咳多发生在进食后1小时内。
3、伴随症状:咳嗽可能伴随发热、痰鸣音或喘息;呛口水常见面部涨红、流泪或喷嚏。支气管炎患儿咳嗽时可见三凹征,吞咽障碍者呛咳时可能出现鼻反流。
4、诱发因素:咳嗽多由病原体感染、冷空气或过敏原触发;呛口水常见于喂奶姿势不当或出牙期流涎。注意记录咳嗽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呛咳是否总在特定食物摄入时发生。
5、生理机制:咳嗽是气管纤毛运动清除异物的过程,涉及咳嗽感受器激活;呛口水因会厌遮盖不全导致,与吞咽协调性相关。早产儿咳嗽反射未成熟,老年人易出现吞咽延迟。
母乳喂养时保持45度半卧位可减少呛奶风险,咳嗽患儿建议维持60%环境湿度。6月龄以下持续咳嗽需排除先天性气道畸形,反复呛咳应评估神经肌肉功能。每日进行背部叩击排痰,喂食后竖抱拍嗝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