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有脂肪组织的部位,常见于皮下、四肢、躯干、颈部及腹腔等区域。
1、皮下组织:脂肪瘤最常出现在皮下脂肪层,尤其是背部、肩部、腹部等脂肪分布丰富的区域。这些部位因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包块,触诊质地柔软、活动度良好。日常需避免反复挤压刺激瘤体,直径超过5cm或影响功能时建议手术切除。
2、四肢近端:大腿、上臂近端肌肉间隙是脂肪瘤好发部位,可能与局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生长缓慢的孤立性瘤体通常无需处理,多发对称性脂肪瘤需排查家族性脂肪瘤病可能。
3、躯干部位:胸壁、腰骶部皮下脂肪瘤常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肥胖人群更易出现多发性病灶,控制体重可减缓新发瘤体形成,伴疼痛或快速增大需超声检查排除脂肪肉瘤。
4、颈部及头部:后颈部、枕部皮下脂肪瘤多与局部慢性摩擦刺激有关。该部位瘤体易受衣领压迫产生不适感,较小病灶可通过脂肪抽吸术微创处理,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
5、腹腔及内脏间隙:肠系膜、腹膜后等深部脂肪瘤通常无症状,多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巨大病灶可能压迫肠道或输尿管,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脂肪瘤患者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脂率。避免长期局部皮肤摩擦刺激,定期自查体表肿块变化情况。深部脂肪瘤患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或CT随访,发现瘤体突然增大、质地变硬或活动度降低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