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应激反应、胰高血糖素释放、炎症介质作用、胰腺组织破坏等因素有关。控制血糖需通过胰岛素治疗、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炎症控制、血糖监测等方式实现。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合成和释放减少,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利用率下降。急性期需静脉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同时避免酮症酸中毒风险。
2、应激反应:机体在严重炎症状态下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皮质醇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作用。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3、胰高血糖素释放:胰岛α细胞在胰腺缺血坏死时异常释放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治疗需联合使用胰岛素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4、炎症介质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除降糖治疗外,需积极进行抗炎治疗如乌司他丁静脉滴注。
5、胰腺组织破坏:广泛胰腺坏死导致内分泌功能永久性损伤,约15%患者可能进展为糖尿病。恢复期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长期糖尿病者需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急性胰腺炎患者建议采用低脂流质饮食过渡至半流质,避免刺激胰液分泌。恢复期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循序渐进增加散步等有氧运动。出院后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合并糖尿病者需内分泌科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观察多饮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及时处理血糖波动。